刑法中对侵犯商业秘密罪规定解析
TAG:侵犯商业秘密刑事责任 侵犯商业秘密行为 侵犯商业秘密罪 / 日期:2011-11-25 / 人气:238
刑法中对侵犯商业秘密罪规定:
侵犯商业秘密罪是指未经商业秘密权利人允许,以不正当手段获取他人的商业秘密,披露、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该项商业秘密,给商业秘密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。
[刑法条文]
第二百一十九条 有下列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之一,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,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,并处或者单处罚金;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,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,并处罚金:
(一)以盗窃、利诱、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;
(二)披露、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;
(三)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,披露、 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的。明知或者应知前款所列行为,获取、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的,以侵犯商业秘密论。 本条所称商业秘密,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,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,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。本条所称权利人,是指商业秘密的所有人和经商业秘密所有人许可的商业秘密使用人。
第二百二十条 单位犯本节第二百一十三条至第二百一十九条规定之罪的,对单位判处罚金,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,依照本节各该条的规定处罚。
[相关法律]
《反不正当竞争法》第十条 经营者不得采用下列手段侵犯商业秘密:
(一)以盗窃、利诱、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;
(二)披露、使用或者允许他入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;
(三)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,披露、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。
第三人明知或者应知前款所列违法行为,获取、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,视为侵犯商业秘密。本条所称的商业秘密,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、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、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。
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法第十条规定侵犯商业秘密的,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,可以根据情节处以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。
[说明]
一、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,包括个人和单位。
二、本罪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,通常具有营利的目的,
三、本罪是新设立的罪名,1979年《刑法》及相关法律均无此规定。
四、侵犯商业秘密行为,我国有多种制裁措施,包括行政处罚、民事侵权赔偿、追究刑事责任,一是要造成重大损失,二是情节一般比较恶劣;
侵犯商业秘密 (刑法第219条)
侵犯商业秘密,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,应予追诉:
1、给商业秘密权利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;
2、致使权利人破产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。
热点内容 更专业
- 侵犯商业秘密罪|2021年最新规定——刑法修正案(十一) 01-11
- 侵犯商业秘密罪辩护案例:因保密措施不当而无罪 03-09
- 商业秘密载体及内容未能明确导致败诉 12-30
- 审理商业秘密案件是否应遵循“先刑后民” 12-30
- 已生产但尚未销售产品,是否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 02-19
- 《最高检典型案例》看自行委托商业秘密鉴定被质疑问题 12-16
- 远程删除侵权证据后能否控告侵犯商业秘密罪? 06-15
- 帮助、指导行为是否为侵犯商业秘密行为 12-16
- 最高检公布典型案例|按照行业平均利润率认定商业秘密权利人的经济损失 01-11
- 侵犯商业秘密罪-犯罪故意的推定 07-16
- 侵犯商业秘密罪案例:不具备主观故意二审改判无罪 03-06
- 商业秘密泄露案终审,三人获刑单位被罚 10-31
推荐专题 更专注
- 侵犯商业秘密公安报案立案 03-17
- 福州商业秘密律师实务经验 09-10
- 成都商业秘密律师实务经验 09-10
- 保守公司的商业秘密是每名员工的基本义务 10-04
- 自已花大代价研发的专利产品被别人捷足先登怎么办 10-04
- 侵犯商业秘密罪认定涉及的四个特点 11-20